稳步布局私募基金成新亮点
在保险资金积极入市的大背景下,保险行业通过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不断深化参与力度。新华保险近期宣布参与认购鸿鹄三期基金,出资112.5亿元,并与中国人寿合作,总规模达225亿元,这正是“保险系”发力长期股票投资的缩影。自今年5月以来,中国太保、阳光保险、泰康、人保等多家保险机构纷纷设立私募基金,新增规模累计超千亿元
作为长期资金的代表,保险资金因其资金规模大、期限长、来源稳定,被视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“压舱石”与“稳定器”
中小险企“搭便车”创新模式
本轮第三批试点中,许多中小险企通过“搭便车”模式参与鸿鹄基金三期项目,实现跨系统募资。这一创新安排为更多机构提供了参与长期投资试点的通道,也体现了监管支持下的机构协作新趋势
业界观点:发挥“耐心投资”优势
国寿资产代表指出,鸿鹄基金采取长期持有策略,重仓优质蓝筹股,形成长期资本价值投资逻辑,对市场稳定具有积极作用
人保资产强调,要利用保险资金的耐心属性,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,加大对稳健板块的配置力度,共同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。
保险资金对高股息与“硬科技”标的偏好显著,有助于市场抵御短期波动。
政策为底盘,制度加保障
2025年“实施方案”及相关政策要求,明确推动保险资金入市、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、优化权益资产配置等路径,央行也推出股票、保险互换便利政策,提升险资配置股票的能力。这为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提供坚实制度保障。
保险机制应成为股市稳定器
安我保险股保事业部总经理林新天表示:
“我们坚守国家政策引导,发挥保险资金稳健特征,通过保险机制为资本市场托底。险资入市,不仅是创新,也是让3亿股民敢于持股、敢于信任、敢于长期持有的底气。我们大力支持国家战略,让保障与投资合二为一,推动市场回暖与社会财富稳定,资本市场的制度以及福利都在不断完善,我们满怀期望东方巨龙的不断崛起,过程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,但是阻挡不了趋势,阻挡不了中国经济的强大。”
林新天强调,“险资入市这一政策模式并非昙花一现,不是短期行为,而是制度建设的持续演进。保险机制进入资本市场,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,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关键支点,间接让股民也能在制度支持下分享资本市场红利,保障股保,股市有活力、有信心就能迎来健康有力的发展。改革就是破旧迎新,金融制度也要与时俱进,而这个恰恰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。”
6月23日,央行召开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,提到用好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,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,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,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资金的堵点和卡点,给与民营保险企业一个强心剂。
安我保险作为香港本土民企,香港保险协会的会长单位,背靠亚洲保险、高瓴资本股东体系,并与中信证券以及多家头部券商紧密战略合作,在股保创新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,坚决维护跟随国家的新时代政策,努力呼吁香港保险业关注并响应国家政策。
安我保险林新天提到:“今天的保险业不仅要守住风险底线,更要站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,主动承担稳定市场、助力创新的责任。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,中国金融市场制度化、规范化的程度正逐步提高,保险与证券的联动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”
邓小平同志1984年第一次视察深圳,1992年南方谈话时进一步肯定改革开放,支持特区建设等政策,直接点燃了南方城市几十年的快速发展,表明的是一种思想突破、体制试验、经济松绑的信号。今年不断加码的保险、证券联动的政策,也在预示着新兴经济保障与机遇的腾飞。
安我保险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,以制度护航市场,以责任赢得信任,坚守“为国护财、为民守富”的初心使命,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共同富裕战略的重要助推力量。
多家险企共沐春风,平衡稳风险
5月7日,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,将调整优化监管规则,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%,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的力度。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,调动机构的积极性,促进实现长钱长投。
多家保险公司资管高管表示,长期保险资金入市是行业趋势,将在稳健、价值投资中发挥带头作用。太保、泰康、阳光人寿等巨头纷纷布局契约型股票基金,规模合计逾千亿元。而新模式正推动保险业整体升级,成为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。
谈及后市保险资金投资情况,经济学家、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,相关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宽,为保险资金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。投资趋势方面,余丰慧预测,保险资金可能会继续增加对优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,并积极参与长期股票投资试点项目,追求更为稳健且高收益的投资组合。此外,保险资金也有可能在新能源、科技创新等领域寻找新的投资机会,以响应国家发展战略,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(赵明、李婷、苏峰)